近年來,隨著ETF產品不斷擴容以及居民資產配置需求不斷增加,大量資金流向ETF市場,ETF市場規模屢創新高。ETF市場的蓬勃發展,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一大增長引擎。
截至4月17日,ETF市場規模首次超過4萬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10月,ETF市場規模邁進萬億元大關。去年9月,ETF市場規模突破3萬億元。
ETF產品數量也已突破1100只,覆蓋了股票、債券、商品、貨幣、跨境等多種類型,為居民資產配置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
具體來看,股票ETF占據主導地位,最新規模為2.94萬億元,占比高達73.54%。跨境ETF、債券ETF、貨幣ETF和商品ETF的規模分別為4970億元、2392億元、1738億元和1466億元。
單只產品來看,共有6只ETF規模超過千億元。規模最大的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高達3735.78億元,其他產品為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和南方中證1000ETF。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云陽表示,ETF市場取得顯著成績,有四方面推力:一是政策支持。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近期出臺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了指數化投資的發展方向和支持措施;二是市場需求。隨著投資者對被動投資工具認可度提高,ETF等指數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三是產品創新。市場不斷推出新的ETF產品,如中證A500指數和科創200指數的ETF產品;四是市場生態。在交易所、指數編制機構和證券公司等多方協作下,共同提高了投資者對指數化投資的認識和接受度,推動了指數化投資生態的完善。
今年以來,ETF市場共獲2726億元資金凈流入。其中華夏滬深300ETF獲345.08億元資金凈流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華安黃金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均獲200億元以上資金凈流入。
銀華日利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等6只ETF產品均獲百億元資金凈流入。
除了A股重要寬基ETF受資金青睞外,港股主題ETF、黃金ETF、貨幣ETF、債券型ETF都受到資金追捧。
股票ETF被大量買入與“國家隊”發力密切相關。截至去年年底,“國家隊”持有的ETF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今年4月7日,中央匯金公司、中國誠通和中國國新先后發布公告稱增持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ETF作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主要載體,規模有望繼續大幅增長。
另外,一些個人投資者配置ETF的種類更加豐富,如債券ETF、商品ETF等。東方證券數據顯示,自2015年上半年以來,債券ETF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維持在90%以上,但2024年債券ETF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降低至85%附近;商品和貨幣型ETF中機構投資者占比下降約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ETF市場無論是在類型上還是產品數量上,都在繼續擴容,一批創新指數ETF、創新主題ETF陸續發行上市。
截至4月18日,今年已有98只ETF成立,合計發行份額為845.76億份,天弘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博時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等債券ETF募集規模均超30億元,博時科創綜指ETF、平安中證A500ETF、建信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和易方達上證科創板綜合ETF等股票ETF募集規模均超20億元。
滬新互掛、自由現金流主題、基準做市債券、科創類等各類ETF先后上市,為投資者資產配置提供更多選擇。
自由現金流主題ETF有望成為今年發行最火爆的股票ETF,已有7只ETF募集成立,另有10余只主題ETF處于發行募集階段。加上已經遞交產品申報材料的基金公司,數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今年將在該領域同場競技。
今年以來,科創板ETF產品也在加速擴容,新增標的包括科創綜指、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等。華安基金表示,科創板投資工具持續擴容的現象表明監管層正通過豐富ETF產品矩陣引導資金精準對接“硬科技”領域,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細分賽道的配置工具,更反映出監管機構對科創板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扶持。
中新ETF互聯互通今年再落一子,招商利安新興亞洲精選ETF是國內較為稀缺的投資亞洲新興市場的產品。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