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能源數據的一加一減之間,我們看到的是國家在能源綠色發展方面的決心和潛力。那么,在新時代倡導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傳統能源企業又該怎么發展?
在我國眾多油氣田企業中,有一個已經歷經61年開采的老油田——吉林油田。由于先天資源品位差,剩余資源進一步劣質化,這個老油田從2015年開始連續7年虧損。可就在今年1月份的財務結算數據卻顯示,吉林油田實現利潤超過1.6億元。
在吉林松原的查干湖畔,亞洲陸上第一大采油平臺矗立在這里,曾經的采油工人莊文豐正在他的新崗位上進行巡查。
莊文豐告訴記者,之前采油設備主要靠傳統煤電驅動,能耗高、污染風險系數大,特別是他所工作的新立16號平臺井就緊鄰查干湖自然保護區,環保要求非常高。于是,吉林油田就在新立16號平臺井全面換裝光伏發電設備,莊文豐也跟著轉了型。
眼下,在吉林油田新能源發電加速取代網電,不過,這只是這個“花甲”油田轉型的其中一招。在距離查干湖百余公里的乾安大情字荒原上,正運行著全球21個大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中唯一一個中國項目。
油田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在這里被捕集,再通過新能源產生的電力源源不斷地注入地下,給油田增加了10%的產量,生產過程卻更加低碳環保。
靠新能源發電節省成本、靠碳捕集與利用增加產量,這一加一減給扭虧為盈奠定了基礎。可是,這個“花甲”油田的志向卻不止是盈利這么簡單,它的目標是“零碳”油田。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