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責任田義務勞動
生態準能成為“百鳥天堂”
納米碳氫燃料制備硅鋁粉配套項目試驗
露天印象展覽館
你心中的礦山是什么樣子?
千溝萬壑,黃沙蒼涼。嘈雜的設備轟鳴和漫天飛舞的煤渣,平盤路上到處是履帶、車輪碾壓過的轍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目之所及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樹都蒙著一層塵埃,永遠是灰蒙蒙的樣子。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駐足凝望這隅山水,準能集團經歷了近半世紀的煤海沉浮,一路櫛風沐雨,探索出一條“采礦愚公移山、締造綠水青山、再造金山銀山”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路徑。從“孤煙蔓草點荒垣”到“林海蒼茫鎖高原”,從“煤海嬗變映初心”到“綠色追求擘畫卷”,一代代準能人將青春與夢想、激情與奉獻深深地熔鑄進國家發展的血脈,由“黑”到“綠”,由吟詠到贊頌,變幻的是顏色,不變的是準能從“生態佳”邁向“生態+”的孜孜追求。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準能集團所演繹的“嬗變”傳奇,彰顯了在產礦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毅力,磨礪了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直面難題,敢于破題的魄力,凸顯了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綠色動能轉換的活力,展現了審時度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準能樣板”的魅力。
“黑”與“綠”的抉擇
溯古望今,對準格爾礦區的開采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那時的準格爾是名副其實的“不毛之地”,原始生態脆弱,經濟結構單一,水資源匱乏,植被稀疏,地表植被覆蓋率不足25%。1976年,為響應國家號召,第一批懷揣著創業激情與夢想的拓荒者聚集于此,住“干打壘”,喝旱井水,立志要讓“七山二沙一分田”的荒原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采掘深埋地下的黑色寶藏,撫平蒼茫大地的道道褶皺,煥發古陸荒原的勃勃生機。轉眼45年過去了,一座集煤炭開采、坑口發電、煤炭循環經濟產業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能源企業屹立于鄂爾多斯高原。
然而,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飛速發展,給準格爾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擾動?!案冻錾鷳B代價的發展沒有意義?!闭佌伣陶d,猶在耳畔。秉持著對國家、對人民負責任的態度,幾代準能人接續奮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決貫徹“生態環境保護與煤田開發并重”的指導方針。面對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準能人構建整體包圍理念,在采區上游攔洪、下游攔渣,減輕侵蝕,在內部將排土場平臺整體形態排棄為中間低、四周高,向內反坡、向內匯水,最大限度提高雨水資源利用效率,減輕水蝕。同時,采用綜合防治技術,分散徑流,分區防治,坡面采取“魚鱗坑+喬灌草+截排水”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植被成活率低,準能人先后實驗了幾百種植被,經過不斷篩選淘汰,確定了最適合礦區生長的植被。
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經過了十年、二十年、四十年,準能人終于把樹定在了黃土高原上。截至2021年,準格爾礦區植被平均覆蓋率達到80%,復墾綠化超過3000公頃。放眼望去,如今的礦山不再是單調的黑色,還有大片大片的綠地,黑色煤礦和綠野千里這兩個矛盾的個體,卻因為準能人的智慧和創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得以有效保護,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面對林林總總的困難和挑戰,無私無畏的先驅者們斗志昂揚,艱苦創業,最終選擇了一條清潔發展之路,也是一條榜樣之路。
如果說“綠色煤炭”是準能最響亮的品牌,那么“綠色礦山”便是準能人引以為傲的一張名片。從“愚公移山”到“綠水青山”,一卷史詩記錄了企業的發展;滿腔熱血,賡續準能精神。至此,歷史有了新的選擇,準能有了新的夢想。
“變”與“轉”的思索
20世紀90年代,一句“用準格爾綠色煤炭,還世界碧水藍天”的口號成為一代人最深刻的童年記憶,化為融入準能人骨血中的信念。45年前,準能人的前輩們在這里植樹造林,種下了“煤海深處造綠洲”的綠色夢;45年后,準能人依舊在這里植樹造林,種下的是“綠洲變財富”的生態夢。這場穿越了四十五年的時空接力讓準能人悟到,他們種下的不只是一棵樹,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責任。
面對疫情沖擊和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如何在國企三年改革決勝期,更好地探索企業轉型升級路徑、深掘綠色創新潛能、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以奮進的姿態交出公司轉型發展的“準能”答卷,成為留給準能人的行動思考。準能集團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審時度勢提出“一個主體、兩翼一網、七個準能”的“1217”發展規劃,堅持在做精煤炭產業這個主體的同時,寫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全力推進高碳產業低碳發展,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影響力和綜合實力,更好地發揮國民經濟和國家能源安全的“頂梁柱”“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公司先后引進并創新吊斗鏟無運輸倒堆工藝,每年可節約兩萬多噸標準煤;應用并完善拋擲爆破技術,每年可減少運輸剝離物100余萬立米;首創相鄰露天礦協調開采技術,釋放壓覆資源7260萬噸;運用陡幫開采、煤層頂底板殘煤回收等技術,兩礦煤炭資源回采率長期保持在98%以上;實施礦用大馬力柴油機柴油混合氫氣、氧氣燃燒節油減排等項目,油耗降低15%;引進高效智磁節電器,節約用電10%;堅持數字驅動全面建設智慧礦山等等減人、增安、提效的創新成果日益顯現。準能集團深入挖掘準格爾煤炭“高鋁、富鎵”的特性,以“綠變”為導向,因地制宜、變廢為寶,實現全過程減碳,激活低碳發展內生動力;同時,積極探索“生態+”產業轉換機制,創新生態價值產業化實現路徑,讓綠色成為支撐準能改革發展的亮麗底色。
用“綠色動能”厚植“后發優勢”,準能初心不改、發展不停;以“綠色動能”激活新發展動力,準能步履不停,躬耕不輟。未來已來,在綠色可持續發展路上,準能集團將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定調發展方向,定力不變、力度不減,讓山青、水綠、景秀、物豐、人美的“生態準能”更具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
“利”與“美”的平衡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青山見月明?!熬G色礦山”蓬勃發展、萬畝良田改造、森林綠地重生、地區半沙漠化問題有效解決等成績,讓還在摸索中的準能人嘗到了綠色發展的甜頭。然而敏銳的準能人也清醒地意識到,這不過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漫長、更崎嶇的一段征途等著準能人去闖。準能集團將搶抓協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開啟一場大刀闊斧的拓荒之戰。
既然是要拓荒,那首先改變的就是企業發展思想,改變以往“能源企業只做能源”的觀念,拋開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的狹隘。隨著“互聯網+”產業模式推進和發展,準能人深受啟發,通過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不斷探索高效推動企業多元發展的新思路,創新形成了“采—復—農—園”綠色協同發展模式,在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升級的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雙贏”的良性循環,為在產礦山多元綠色產業良性聯動發展提供方向和經驗。
“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到底、干到好、干出彩?!眻讨臏誓苋讼袷谴蛲烁咝з|量發展的“任督二脈”,依托準格爾高原地區的自然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以“生態+”方式貫通了工業、農牧業、文化旅游業,實現了耦合發展,成功建成了集生態牧場、優質肉牛養殖園、林果生產采摘園、黨員教育實踐園、婚慶文化園等于一體的綜合園區。截至目前,現存欄優質肉牛2000多頭,種植牧草10000多畝,開發飼料及小雜糧種植基地3000多畝,建成涵蓋83個品種的千畝果園、采摘日光溫室20棟、野營觀光蒙古包20座,種植觀賞花卉100多畝,生態產業每年創效2000萬元。
閉目輕嗅,從高原上呼嘯而來的風,遇桃花而暖,遇杏花而香,遇松柏而停,這片被綠色浸染著的土地有著不吐不快的歡悅,美好的生活向人們展開了雙翼。徜徉于此,遠離喧鬧,你大可以與家人品咂“最憶是鄉愁”的恬靜美好,體悟“悠然見南山”的閑淡舒適,這正是當下人夢寐以求的“綠色生活”。
面對新時代的大考,準能人在這條從未走過的轉型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連成串,又結成網,形成了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新閉環。從工業到農牧文旅產業,從能源擔當到地區經濟的中流砥柱。從未止步的準能人一步一步走向更遠更廣闊的道路。如果說“綠色煤炭”品牌的創立是啟程,“綠色礦山”文化的涵養是鋪墊,接下來“綠色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才是準能人的“詩和遠方”。
“國”與“家”的擔當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弊鳛橐粋€央企、一個國企、一個地區的壯勞力,準能集團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實現“雙碳”目標這一歷史使命,確定以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生態經濟為“兩翼”,布局當下、贏取未來。大膽跳出“靠山吃山”的惰性思維,擺脫“靠煤吃煤”的路徑依賴,充分挖掘準格爾煤炭“高鋁、富鎵”特性,因地制宜、因勢而為、因業施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遵循減量化、清潔化、高效化,將“傻大粗黑”的燃料轉變為“高精尖美”的原料,致力推動煤炭從燃料向“燃料+原料”轉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透過能源行業轉型加速期和發展窗口期,準能集團“1217”發展規劃描繪的“百年老店”藍圖,躍然紙上、清晰可見。以煤炭起家的準能集團,正在經歷從煤電路一體化到煤電鋁立體化的轉型跨越,彰顯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責任與擔當。
針對準格爾礦區粉煤灰“高鋁、富鎵”特性,立足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和鋁土礦資源替代的雙重迫切需要,準能集團大力推進煤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2021年,準能集團開展了高效、清潔煤基特種燃料制備試驗,引入納米技術,成功利用自產煤制備出新型環保燃料“納米碳氫燃料”,低成本實現煤炭的附氫賦能;歷時18年,研發的“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工藝技術破繭成蝶;配套綠色電解鋁、高端鋁產品,稀有金屬鎵、鋰提取和白泥綜合利用等技術利國利企,一舉兩得;積極推動光伏發電與生態農牧業緊密結合,為礦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貢獻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全新案例;構建“納米碳氫燃料發電—光伏發電—電解鋁”產業體系等,實現了粉煤灰的資源化利用和近零排放;啟動零碳示范礦區建設工作,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全力推動納米碳氫燃料研究與應用,積極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實施生態碳匯工程,研究探索降碳技術路徑。
此外,準能集團主動承擔央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以礦區綠色生態經濟產業為支撐,不斷探索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方法、新機制,將企地關系從“各謀其事”扭轉為“同謀共建”,實現與當地政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與準格爾旗人民政府聯合成立礦區生態公司,打造鄉村振興產業園,培育了“政府+準能集團+礦區生態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聯合體、“準能集團+國家礦山公園+準旗文旅集團”文旅聯合體,通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帶動當地農戶1000多人走上脫貧致富之路。2021年,準能礦區作為全旗唯一工業旅游點納入了準格爾旗全域旅游項目,接待游客近3萬人,預計到2050年,可吸引游客600萬人,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從單一到多元,從自身的前行到帶動整個地區的騰飛,準能正在以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之勢開啟這場反哺自然、造福地方的鏖戰。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也讓準能的發展進一步融合到地區經濟之中?!耙坏嗡?,只有融進了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逼鋵嵲跍誓苋说男闹?,企業發展、經濟發展同樣如此,特別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將企業的生息厚植于國家和百姓之中,厚植地區經濟發展的沃土之上,才能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從十山九禿、風沙漫漫的黃土高原,到樹木蔥蘢、鳥聲啾啾的萬畝良田。復墾綠化四十余載,準能集團以采礦愚公移山、打造綠水青山、締造金山銀山的意志,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美景永駐。在鞏固發展國企三年改革成果的征途上,準能集團將馳而不息、篤行致遠,在讓地下烏金溫暖世人的同時,留下造福后代的綠色財富。為傳統煤炭企業轉型升級、著眼“雙碳”目標,實現產業綠色創新引領,探索新的發展之路。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