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山野,椒香四溢。
云南省昭通市魯甸明德花椒精品科技示范基地現場測產傳來好消息:基地內青花椒樹齡5年,平均單株產量14.48公斤,平均畝產量536.34公斤,較當地傳統種植模式產量翻了一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林業草原花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魏安智介紹,這一產量在全國屬中上水平,在昭通屬高產水平。
魯甸青花椒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6月21日,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組織測產專家組,對魯甸明德花椒精品科技示范基地花椒產量進行現場測產。專家組依據山地椒園特點,在山坡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別選取生長正常、樹冠大小基本一致的樣株各3株,共9株,進行現場測產。
魯甸明德花椒精品科技示范基地總面積300余畝。前期由于技術缺乏,花椒產量低,品質差。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支撐下,基地迎來新生。“相比傳統種植模式,每畝花椒的植株數量從40株增加到100株,畝產量也翻了一番多。”基地負責人馬吉自說。
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椒林雞養殖基地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7年來,云南昭通各級政府和省市林草部門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水平。截至2021年底,魯甸縣花椒種植面積達32萬畝,產量1.02萬噸,產值9.59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7.5%,帶動椒農4.2萬戶18.2萬人增收,其中脫貧群眾2.9萬人。
此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村民多外出打工,農村勞動力成本增加,椒樹不修剪,放任生長;同時,穗采為主的傳統種植管理方式,費水、費肥、費藥、采摘難、采工貴,病蟲害加重,導致青花椒產量和效益下降,有些椒園甚至出現了絕收的現象,花椒產業發展遇到了技術瓶頸。在鄉村振興中花椒產業如何發揮更大的“搖錢樹”和“致富樹”的作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云南省林草局針對省委省政府做特色“綠色食品牌”的部署,聚焦花椒產業發展的技術痛點和堵點,主動調整項目實施思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打造精品科技示范基地,在魯甸縣明德花椒莊園建立示范基地,集中展示新技術、新成果、新理念,搭建產學研的創新模式。
魯甸青花椒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2017年以來,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在省林草局和省科技廳的支持下,整合科技資源,形成省、市、縣及省外專家的花椒技術科研團隊,承建魯甸明德花椒精品科技示范基地,開展花椒省力化、豐產化研究和示范推廣。精品科技示范基地通過應用“四臂平展形”修枝整形及“三肥兩剪一調節”配套系列技術,實現了花椒樹矮化、枝采、高效和豐產。
“魯甸明德花椒精品科技示范基地的成果,是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用寫在大地上的論文,生動詮釋了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魏安智說。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