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石油企業而言,勘探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能否“并肩同行”?當然能!且必須能!作為我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大慶油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聚焦“雙碳”目標,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戰略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采出水不“亂跑” 含油污泥“再就業”
隨著油田進入高含水開發后期,采出液含水率不斷上升,采出水總量日漸增多。大慶油田從污染治理上發力,建成普通油層采出水處理站118座,油層采出水深度處理站124座、管網2501公里,實現了采油廠內和老區采油廠之間的廠際連通。
依托高效運行的管網,進行采出水調配,避免區域間和廠際之間采出水不平衡,導致外排。目前,油田年處理采出水能力已達6.1億立方米,處理采出水全部回注油層,實現了采出水“零排放”。
為減少油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泥對土地造成的影響,大慶油田累計建成23座含油污泥處理站和7座泥漿處理站,年處理能力分別達49.07萬噸和339萬立方米,渣土達到《油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準》,處置后殘渣含油率不高于千分之三,可用于鋪路和墊井場,實現了含油污泥和廢棄泥漿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真正 “變廢為寶”。
讓污染物少“上天” 井場油污 “腿不著地”
大慶油田在應用清潔能源和深度治理上下功夫,生產過程中全部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較燃煤大幅減少。大力實施燃煤機組升級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項污染物排放濃度比燃氣排放標準低3倍以上。2021年,大慶油田累計減排二氧化硫2.3萬余噸、氮氧化物1.4萬余噸、二氧化碳9萬余噸,為大慶340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作出了油田貢獻。
大慶油田還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井下作業應用可重復使用防滲布,加大連續油管作業技術應用力度,有效控制了作業污染;鉆井作業全面推廣泥漿不落地技術,現場收集泥漿,全部進站集中處理,使廢棄鉆井液處理方式由土地無害化處理轉變成泥漿現場收集不落地。
打造生態“大氧吧” 做好低碳“加減法”
大慶油田以綠色發展為主線,錨定綠色礦山“硬任務”,先后建成了第一采油廠、第四采油廠、第六采油廠、老虎山生態治理工程等13個生態示范區。同時,全面加強森林碳匯業務發展,建成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目前已栽植6200株喬灌木,成為大慶“碳庫”。
做好低碳“加減法”。在減法上,大慶油田想方設法減少碳排放。積極推進生產用能清潔替代,目前在運項目28個,其中余熱利用裝機6.422萬千瓦,清潔電力裝機0.058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合計6.48萬千瓦,年減排二氧化碳6.94萬噸。同時,大慶油田致力于外圍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油技術研究和試驗,目前基本形成了配套技術體系,共開辟了5個二氧化碳驅油試驗區,截至2021年末,累積埋存二氧化碳172萬噸。
在加法上,大慶油田堅持以經濟效益為根本,將科技創新作為油田清潔低碳、綠色轉型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著力在余熱利用、地熱開發、CCUS等領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結合生產實際和資源基礎,以經濟效益和清潔低碳平衡共進為原則,推動油田節能減排、綠色低碳、清潔替代等領域相關工作快速發展。
咬定“雙碳”目標不放松,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始終。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大慶油田提出“綠色發展開新局”“幸福生活開新局”,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美麗油田、幸福油田,通過專門機構保障、專項制度落實、專業隊伍建設,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低碳和諧發展的“大慶之路”。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