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縣城看發展】
苗嶺深處的小縣城可以干些什么?
這里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豌豆尖、黃瓜等當日采摘的新鮮蔬菜直達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發往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來自全國各地日均超400萬件的包裹,可以在貴州快遞物流園完成分揀處理;23萬多常住居民,每個人都可以在預約后請省人民醫院的專家遠程診療……
位于苗嶺山脈中部的龍里縣,屬于曾經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2014年建檔立卡時有74個貧困村。
“我們老家都是在石頭旮旯里種菜,進一次縣城要2個小時。現在生活方便太多嘍!”居住在冠山街道奮進社區的段相榮說。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后,這位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在社區找到了新工作,兩個孩子也分別就讀于社區配套的幼兒園和小學。
在這個龍里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是實現“穩得住”的關鍵。奮進社區黨支部書記朱秋月介紹,社區建立了“就業超市”,定期開展院壩會和就業技能培訓,并依托龍里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市場,目前已實現“一戶一人”就業率達100%。
在龍里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09年第一家落戶園區的貴州恒力源集團,已從初期單一的以板材生產為主,發展成為擁有刺梨深加工、房地產開發等項目的重點企業。
與貴陽貴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聯通,成為企業加速發展的重要推力。圍繞加快補齊“強省會”交通短板,龍里縣先后建成貴龍大道、龍溪大道、貴龍縱線二期等一批干道,開通貴陽至龍里4條公交專線、2條城市快巴專線,龍里縣城到貴陽市中心的行車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
“除了看重龍里的交通區位外,我們還看重龍里的營商環境。”貴州恒力源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林建說。
近年來,龍里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初步形成特色輕工、新型建材、健康醫藥、裝備制造四大支柱產業。以“一區三園”為載體,龍里鼓勵企業圍繞上下游產業鏈自主招商,為建成千億級重點工業園區奠定基礎。2021年,龍里縣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365億元,位列黔南州第一。
龍里縣委副書記、縣長馮異星介紹,龍里堅持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發展,抓牢抓實縣城—高新區、貴龍城市經濟帶、龍溪先導區三個組團產城融合發展,不斷增強城鎮人口承載力、內需帶動力、發展競爭力,全縣城鎮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59.8%。
周六晚上8點,65歲的龍山鎮余下村朵花組村民劉順貴干完了一天的農活,準時來到村里的鄉村文化大禮堂,等待著電影放映。在6月份新建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有微型鄉村影院和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就業推薦、養老服務等都可以在這里一站式實現。
“今年村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老劉說,兩個月前,鎮上干部和大家商量,說要發展鄉村旅游。自己也拆掉了家里的高圍墻,搞起了綠化,準備迎接游客。
以城鄉融合為抓手,龍里縣全面實施鄉村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促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垃圾收運體系。同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縣”,龍里縣堅持按季度開展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文明實踐“大比武”。截至目前,已實現全縣670個村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
馮異星表示,今天的龍里,實現了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向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的轉變,群眾的生活質量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全方位躍升。下一步,龍里縣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全縣人民在高質量發展中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