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速遞)北京市委常委趙磊:北京不再“攤大餅” 更突出首都功能定位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羅海兵)中共二十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趙磊18日在談及北京減量發展時指出,北京已經不再“攤大餅”,近年來,北京建設用地減少110平方公里,2021年北京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較2013年下降9.5%。他還表示,北京要更加突出首都的功能定位。
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18日舉行首場集體采訪活動,趙磊在接受采訪時作上述表示。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采訪,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圖為分會場。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如何平衡疏解與發展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減量發展,首先是發展,只不過是在要素投入上,該減的要減下來,實現高質量發展。”趙磊指出,北京已實施兩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協同發展的態勢。他以五個“量”對相關工作做了詳細介紹。
第一個“量”是在不可再生生產要素的投入上做減量。近年來,北京建設用地減少110平方公里,疏解一般制造業2000多家,2021年北京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較2013年下降9.5%。
“除了常住人口的密度要下降,在商業密度、建筑密度、旅游密度上還要下降,要更加突出首都的功能定位。”趙磊說。
第二個“量”是在創新要素投入上做增量。據介紹,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達到6.53%,在全國遙遙領先,也高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北京也是全國人才第一高地,僅是全國兩院院士,北京就占了一半。
第三個“量”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處理好變量。北京市提出下好“五子棋”,即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好北京自貿區和服務業對外開放示范區。
第四個“量”是在生態環境特別是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宜居上擴容量。據趙磊介紹,今年北京的PM2.5平均濃度已經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特別是近幾日,PM2.5已經降到了1微克/立方米,創造了歷史同期監測的最好水平。
“實際上,不光是大氣、水、土壤,整個生態環境的安全性、清潔性、多樣性,這幾年都得到了長足進步。”趙磊指出。
第五個“量”是在人民福祉創造上給民眾帶流量。趙磊表示,近十年,北京人均收入平均增長百分之六點多,基本上和經濟增長同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