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11月15日電 記者孟歆迪從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15日舉行的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三年來,示范區制度創新度、項目顯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斷提升,一體化制度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示范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呈現出嶄新面貌。
示范區繼續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堅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取得了示范區建設重要階段性成果:今年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39項,三年累計112項,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持續推進108個重點項目建設,滬蘇嘉城際、水鄉客廳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示范區開發者聯盟朋友圈不斷擴大,已集聚53家高能級主體,為示范區建設持續賦能。
制度創新呈現邊探索邊實踐邊推廣新氣象。一是前兩批制度成果已初步形成一體化效應。在示范區建設前兩年出臺73項制度創新成果的基礎上,圍繞“一張藍圖管全域”“跨省通辦”,聯保共治機制,“一卡通”等已出臺制度創新成果落地見效和釋放紅利,不斷提升群眾和市場主體獲得感。二是第三年制度創新再結碩果。在規劃管理、生態環保、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要素流動以及土地管理、財稅分享、公共服務、信用管理、體制機制等重點難點領域聚力攻堅,又推出39項新成果。在國家長三辦推動下,示范區先后已有兩批共38項制度創新經驗面向長三角和全國其他重點地區復制推廣,示范區制度創新“種子”在更大范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重點項目建設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三年來,一體化為示范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9%。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11家,較上年增長31.5%。示范區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激發。
三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場等多方積極性充分發揮,有力推動了示范區的建設進程。一批示范區開發者聯盟成員深入參與到生態環保、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等重點項目的第一線,為示范區建設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