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來水水質優良 下游地區出錢獎勵
武漢都市圈推進跨市河湖治理
□ 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圈媒聯盟 鄂州融媒體中心記者李洪江 胡倩
11月16日上午,鄂州市梁子湖區與黃石市大冶市在梁子湖水生態文明館簽訂《高橋河跨市斷面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協議明確,上游來水水質達到或優于目標要求,下游地區向上游地區提供資金獎勵,最高補償金額上限為1000萬元。
近年來,武漢都市圈持續推進水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出臺了一系列跨市河湖治理硬核措施。跨市河湖共保共治已成為武漢都市圈各市的共識。
■ “武鄂黃黃”協議推進河湖長制一體化
11月9日,“武鄂黃黃”河湖長制一體化發展工作會議在武漢、鄂州、黃石、黃岡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會上,四市簽訂武鄂黃黃(武漢城市圈核心區)河湖長制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共同推進跨市河湖治理和管護。
經前期協商,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以推動水環境聯保聯治,加強跨市河湖流域協調治理,全面推進“武鄂黃黃”城市群河湖長制一體化發展。
今年以來,鄂州在跨界河湖治理方面的工作已經著手展開。圍繞梁子湖,其水生態修復工程一期已基本完成,15條入湖支流得到有效治理,月山湖、東井外圍和七星湖等水生態修復工程即將竣工。創新“河湖長+檢察長”機制,與環梁子湖4個基層檢察院建立跨地域檢察協作機制,累計辦理生態環境領域各類案件38件。
圍繞嚴家湖,在清理沿湖岸線的基礎上,依據武漢都市圈生態環境同保共治的原則,鄂州牽頭編制完成《嚴家湖流域(鄂州部分)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將征求武漢市政府意見。
圍繞長江河道采砂,鄂州牽頭組織武漢、黃岡、黃石三地市開展長江干流下游段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兩次,與鄂州市公安局、長航公安、長江海事等部門建立完善聯合執法機制,保持常態化聯合巡查執法行動。今年以來,鄂州共組織各類聯合執法專項行動33次,參與聯合行動241人次。
據悉,四市已共同確定了跨市河湖治理工作目標,加速形成“武鄂黃黃”都市圈水環境保護共商、共治、共享一體化發展格局。
按照工作計劃,四市接下來的工作任務分別是,摸清“武鄂黃黃”都市圈水環境河湖水系底數,建立信息互通協作聯絡機制,建立河湖長聯合巡查機制,建立河湖長制會商交流機制,建立水域岸線常態化清理處置機制,還將完成建立河湖生態保護協同機制、河湖聯合執法機制,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等任務。
■ 鄂州梁子湖區與大冶市簽訂跨市生態補償協議
“武鄂黃黃”河湖長制一體化發展工作會議后,鄂州和黃石攜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1月16日上午,鄂州市梁子湖區與黃石市大冶市在梁子湖水生態文明館簽訂《高橋河跨市斷面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這是武漢都市圈內第二個跨市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改革試點。
梁子湖是全國十大名湖之一,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淡水湖。流經大冶的高橋河是梁子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梁子湖的主要入湖口。此次合作,有利于強化高橋河上下游污染聯防聯控,降低高橋河進入梁子湖的總磷排放量,系統改善高橋河水環境質量,形成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治理新格局。
此次跨市合作按照“誰超標、誰賠付,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實施高橋河上下游“雙向生態補償協議”,上游來水水質達到或優于目標要求,下游地區向上游地區提供資金獎勵;上游來水水質劣于目標要求,上游地區向下游地區提供污染補償。每季度預警1次,根據斷面水質監測結果,下季度第一個月底前完成上季度預警;每年核算一次,下一年度3月前完成對上一年度全年補償資金進行核算、結算、撥付。
協議明確,根據斷面總體水質達標情況與總磷濃度作為生態考核標準。比如,若斷面水質未達到III類標準,則上游向下游補償500萬元;若斷面水質優于Ⅱ類標準(不含Ⅱ類),則下游向上游獎勵500萬元。每年合計補償金額上限為1000萬元。生態補償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于高橋河流域范圍內水污染防治等相關工作,促進高橋河水質改善。
■ 跨市河湖共保共治成武漢都市圈共識
河湖治理跨市聯動站在全流域、區域統籌高度推進治理工作,讓河湖治理更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高效有力。
其實,早在2018年,湖北就選擇通順河、黃柏河、天門河、梁子湖、陸水河5個流域及相關20個縣市區,實施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3月17日,武漢市政府發布《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積極推動長江、漢江、通順河、舉水河、道觀河、梁子湖、斧頭湖等跨區域河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3月17日,武漢鄂州兩地生態環保部門簽署《武漢鄂州梁子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協議》,對梁子湖實施同保同治,推動六大板塊工作:嚴格環境準入標準、共同推進梁子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建立聯系會商制度、實現信息互通共享、開展聯合監測及執法檢查、完善跨市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協調應急處置機制。
5月10日,湖北首例跨市河流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通順河流域跨市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協議》簽約。武漢市與仙桃市共同創新生態補償機制,推進通順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改善和水環境質量提升邁向新階段。
5月11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赴咸寧市生態環境局開展2022年生態環境合作調研,雙方就斧頭湖生態保護、恢復治理,臭氧協同防治,環境審批和審批機構監管資源共享,建立交流聯通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5月24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和黃岡市生態環境局舉行武漢都市圈生態環境合作交流座談會,雙方就大氣污染防治、跨區域河流流域水環境治理、固體廢物處置、影響環境突發事件的聯動,以及建立都市圈生態環境常態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9月16日,武漢市新洲區水務和湖泊局、區河湖長制辦公室,黃岡市團風縣水利和湖泊局、縣河湖長制辦公室聯合印發《新洲區、團風縣開展跨界河湖聯席聯巡聯防聯控方案》,根據該方案,將建立聯合會商、聯合巡河、聯合治理、聯合執法、聯合監測、信息共享6項機制。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武漢市新洲區與黃岡市團風縣兩地統籌兼顧、共同保護、共謀發展,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跨市、縣、區界江河采砂管理聯動機制及跨市、縣、區界河湖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有效解決礦砂清洗、畜禽養殖排廢對道觀河水庫的水質污染問題。
近日,武漢市、孝感市、隨州市河湖長辦簽訂了《關于建立府澴河流域河湖長制協作機制的協議》。根據協議,將建立3市河湖長辦和市級(流域)河湖長聯系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每半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鼓勵流域內跨界河湖的街道(鄉鎮)、社區(村)級河湖長開展聯合巡查;建立3市聯合執法機制,開展跨市非法采砂、偷排污水等實施聯合執法;建立府澴河流域生態環境、沿河排水閘站調度、水利水文等互通機制,完善生態環境、水旱災害預警機制,及時啟動預警響應等。
跨市河湖共保共治成為了武漢都市圈各市共識,也為生態環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武漢與鄂州攜手推進對梁子湖實施同保同治,帶來梁子湖水質持續向好,2021年上半年達到國家考核標準,水質達標率長期維持在100%。2021年10月,梁子湖區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