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4月4日消息(記者 陳金蓮 張雯雯)從一滴油到一根絲、一張膜、一個瓶,浙江榮盛控股集團通過上下游整合,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而從高分子樹脂膜到薄如蟬翼的各種功能膜,寧波長陽科技將“膜術”玩得爐火純青。長陽科技光學反射膜從量產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其間僅用五年時間。作為目前中國光學膜領域唯一一個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單一產品,2022年該公司產出約1.6億平方米,也就是說,以1米寬的膜繞地球轉圈,可以轉4圈左右。
這是寧波石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生動寫照。寧波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去年11月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全國石化行業唯一一家。2022年,寧波石化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221億元。
在“雙碳”發展新形勢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寧波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機遇與挑戰并存,寧波又該如何發力?
“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集群·阿拉甬商有話講”政企協商會現場(央廣網發 項燁 攝)
近日,在寧波市政協舉辦的“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集群·阿拉甬商有話講”政企協商會上,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指出,寧波要在世界一流石化產業方陣中爭先進位,開創寧波綠色石化產業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寧波有底氣
石化產業作為重要初級產品供給者,是浙江省加快打造三大科創高地、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浙江省制造業的支柱產業,經濟總量大、關聯度高、帶動下游能力強。從產值來看,2022年浙江省規上石化化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萬億元,總量規模居全國第三,石化產業已成為浙江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的壓艙石。
從產業布局來看,浙江已形成以寧波、舟山、嘉興、紹興為主體的杭州灣石化產業集群,形成從石油煉制到基礎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寧波綠色石化企業之一——鎮海煉化(央廣網發 張凌志供圖)
綠色石化作為寧波重要的支柱產業,產業規模位居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前列,在浙江省石化產業中也占據較大比重。目前,寧波石化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鎮海、北侖和大榭三大片區,具備了較強的產業基礎,實現了以煉油乙烯為龍頭,延伸發展碳二、碳三、精細化學品、化工新材料八大產業鏈的石化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2021年寧波綠色石化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146億元,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占浙江省比重近三分之一,占寧波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近五分之一。2022年,寧波市超300家石化產業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221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1.45%。
在石化產品產量方面,“十三五”期間,寧波市石化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增長,擁有千億級企業1家、百億級企業7家、十億級企業25家,主要石化產品規模居國內領先地位。
“寧波綠色石化產業在上一階段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依然存在短板。”寧波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玉明表示,對標世界一流石化產業集群,要堅持高端化方向,提高精細化比重,增強創新化能力,提升綠色化水平,推進融合化發展,堅持協同化治理等六個大方向。
堅持高端化方向 加速下游延伸的“精細化”升級
世界先進的石化企業中上游基礎化學材料中高端材料占比較高,呈現“基礎+高端”格局,下游精細化比重高、特種化學品比重高。
目前,寧波基本形成“油頭化尾”的全產業鏈發展態勢,但是從產業結構來講,寧波石化產業上游煉油加工與下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產值比例,相較于新加坡的產業結構有較大差距,石化產品的精細化率離發達國家相差很大。
“為充分發揮每一個化學元素的最優價值,需要進一步向下游綠色新材料產業發展。”浙江榮盛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水榮在協商會上表示,作為該集團的基礎產業,芳烴-PTA-聚酯產業雖然規模繼續壯大,但PTA下游的高端工程塑料目前仍然處于空白,該產業鏈有待于進一步發展,預計2025年完成,屆時,高端工程塑料年度總產能將達到25萬噸。
而在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孟君看來,全球石化產業價值鏈、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構,隨著對環保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需求增長,環保型、多功能化的新產品不斷推出,基于碳五、碳九綜合利用的下游產品市場擁有強勁增長潛力,促進產業鏈向高端遠端延伸。
記者了解到,恒河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研發能力最強的增粘石油樹脂生產企業。2019年受米其林輪胎委托定向研發的環保型輪胎樹脂,目前已經產業化,每月供應米其林輪胎近1000噸。隨著歐盟輪胎標準的提高,全球每年的需求約在10萬噸。“恒河在增粘樹脂領域的全球優勢將進一步顯現。”楊孟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堅持高端化方向方面,張玉明表示,要保持大宗化工材料生產規模基本穩定,重點發展國內市場緊缺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大力發展特種化工新材料,在關鍵材料、關鍵環節形成上下游銜接協作、完整配套的產業鏈。
同時,張玉明還指出,要把精細化作為寧波下階段石化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力爭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精細化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全國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堅持創新發展 打造綠色石化科技創新策源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石化產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要求,對聚力打造產業創新平臺,強化綠色石化產業創新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寧波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2021年,綠色石化集群研發經費投入44.3億元,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工藝,石化行業R&D投入占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依然低,產學研合作方面還不夠緊密。同時,寧波石化企業多為加工基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工藝的企業數量不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能充分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寧波石化綠色、低碳、循環化發展初見成效,但伴隨石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新興項目持續增多,工業用地、能源消耗等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長陽科技是第三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央廣網發 沈國峰 攝)
“功能膜產業需要高資本、高技術、高端人才的大量引進和投入,需要企業、專業院校、科研院所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寧波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亞東表示,要推動綠色石化產業鏈向新能源領域延伸,打造綠色石化產業鏈“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功能膜產業鏈技術創新支撐,積極布局氫能、儲能、鈣鈦礦等下一代新能源用功能膜。
2021年8月在浙江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竣工投用的萬華寧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下稱“萬華研究院”)將在3D打印、生物可降解、5G通信等高性能材料領域,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打造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家高性能材料應用開發創新平臺。目前,該研究院破解5G基站不同型號外殼適應耐低溫環境要求的難題,陸續與鎮海煉化等龍頭企業建立協同創新機制。
鎮海煉化研發實驗室(央廣網發 張凌志供圖)
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總經理、鎮海基地新材料創新團隊總負責人陳燕斌表示,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就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全面打造技術先導石化基地、石化技術創新高地和原創性技術策源地,努力引領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堅持產業聯動,強化協同一體化發展
當前,寧波綠色石化產業已形成在鎮海、北侖、大榭等三個沿海地區高度集聚的格局,然而園區之間跨度較大,聯系較弱。不同園區起步時間不同,缺乏宏觀規劃,園區發展相對獨立,跨園區的互供方式比較低效,一定程度制約了寧波石化產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白鷺在鎮海煉化生產廠區筑巢、繁衍(央廣網發 張凌志供圖)
記者了解到,鎮海煉化正在“無廢無異味綠色示范工廠”基礎上升級打造“無廢無異味綠色示范基地”,成效顯著。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黨委書記莫鼎革建議,對于“無廢城市”創建中涌現出的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點、城市亮點的“無廢組織”創新模式,國家應在全國同特點、同行業、同類型區域推廣。比如,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鎮海煉化與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緊密結合,努力構建石化行業“無廢產業鏈”,創新建立固體廢物循環利用體系,是經濟發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作為石油石化行業綠色發展轉型的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典范。
推動產業聯動融合發展,在張玉明看來,就是要加強石化新材料產業與本區域汽車、家電、紡織等產業鏈式融合發展,乃至在杭州灣大灣區、長三角大區域內融合發展。張玉明還建議,要推進鎮海、北侖、大榭三個片區以及未來可能增加的片區之間的統籌協調,特別是在管理體制、生態環保、安全監管、技術設施等方面加強一體化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