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正式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推動跨境電商健康持續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5年增長了將近10倍。今年一季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成為正在成長的外貿增長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對拉動外貿增長發揮明顯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為積極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我國出臺了多項舉措。例如,2022年2月份,財政部等8部門發布公告,優化調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增加了滑雪用具等29項近年來消費需求旺盛的商品;2023年2月份,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的公告》,降低跨境電商企業出口退運成本,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
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我國外貿的綜合發展質量。國務院分別在2015年3月份、2016年1月份、2018年7月份、2019年12月份、2020年4月份、2022年1月份和2022年11月份,分7批在杭州、寧波等165個城市開展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和山東省更是實現了省內地級市全覆蓋。
“圍繞跨境電商的發展,將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依托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結合各地的產業稟賦和區位優勢,推動更多地方特色產品更好地進入國際市場。”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近日表示,2021年起,商務部會同各相關部門開展綜試區考核評估,今年將繼續結合跨境電商發展新特點,優化調整評估指標,通過評估,引導綜試區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創新水平,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業,讓優秀的企業能夠更好更快成長起來,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快,但也存在一些薄弱問題。一是前端海外市場布局和倉儲物流運輸等落地服務能力不足;二是后臺信息采集和數據集合處理水平不高。
“要鼓勵跨境電商走出去搭建電商服務平臺,延伸電商服務鏈條,進一步提升一體化服務能力。同時,繼續強化跨境電商扶持政策,通過給予必要的稅費減免優惠等政策積極鼓勵出口、有效擴大進口,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張依群進一步分析說。
劉向東建議,現階段,要充分利用現有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完善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的服務體系,出臺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的政策,完善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等。未來,要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范圍,逐步由試點變成全域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