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氣神。”當前,城市競爭已進入硬實力與軟實力并重的階段。為加快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2022年4月,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提出,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
經過一年多的軟實力打造,今天的泉城濟南,更有底氣、更具韻味、更富魅力。
超然樓、千佛山、“洛杉濟”……濟南憑借多個文化IP成功“出圈”,成為熱搜榜“常客”。攜程日前發布的《中秋國慶旅游總結報告》顯示,濟南上榜“全國十大周邊游目的地城市”,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295%。
濟南是名副其實的“千泉之城”,泉是濟南的根和魂,是濟南最亮麗的城市名片。
山是濟南的風和骨。“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讓“齊煙九點”聞名于世。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濟南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文脈綿長,名士輩出、人才薈萃,文化積淀豐厚。
優渥的自然稟賦奠定了濟南城市軟實力發展的基石,深厚的文化底蘊提供城市軟實力攀升的動能。在摸清“家底”之后,濟南堅持以人為本,打造舒適的人居環境,塑造濃厚的人文環境,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宜游。
啟動“泉水直飲”工程,計劃到2025年,建設227處泉水直飲項目,約100萬市民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甘甜的泉水;今年以來新建各類公園93處、綠道100公里,打造小微景觀75處,提升老舊小區綠化98處,“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轉角即景”成為市民生活新常態;建成48家泉城書房,累計接待讀者766萬人次,開發“泉民悅讀”免費數字閱讀小程序,317家圖書館(室)實現圖書通借通還,新型閱讀空間遍地開花;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國首推“帶押過戶”登記模式,6800余個事項實現電子證照證明“免提交”,涉企服務“一口辦理”等改革成果在全國推廣……軟實力提升的濟南實踐有聲有色。
軟實力要融入硬實力去塑強,硬實力要依托軟實力去彰顯。濟南軟硬實力互動并進迸發出的城市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在這里筑夢、奮斗。
來濟就業的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伊子曉說,不論是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還是獲批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都讓她看到了濟南嶄新的一面。
2022年,濟南市人才凈流入15.8萬人,人才總量突破263萬人,獲評“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選“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如今,為了進一步引才聚才,濟南正加快構建“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
人好,也是濟南的軟實力。濟南好人許亮不顧個人安危火場救人,濟南交警救助斷掌女子時霸氣喊話, “濟南最浪漫出租車”內貼著兩千多張暖心便箋……這些不斷涌動的奮進正能量全網累計觸達29億人次。
濟南還是一座志愿之城、公益之城。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人數超過150萬,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有上萬個,志愿服務站點達5100多個,平均每6個濟南人,就有一名志愿者。
愛心拉面、愛心驛站、愛心劇場、愛心集市……由濟南市委宣傳部聯合相關部門、社會各界共同打造的“一城大愛暖泉城”十大文明實踐愛心品牌,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豐富,于無聲中滋潤泉城。
如何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這是城市軟實力提升的重點課題。濟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戴龍成表示,濟南打造了“泉城發布廳”和“泉城文藝廳”。其中,“泉城發布廳”對全市先進典型和品牌進行統一發布、宣傳和推廣,目前已成功舉辦17場發布活動,發布了640余位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全網累計傳播量達6.4億人次;“泉城文藝廳”打造“文藝+文化+文旅”城市IP主品牌,讓濟南的網紅效應等進一步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