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銅陵市把城市更新作為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功能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以人為核心,聚焦關鍵環節,統籌好新與舊、傳承與創新、歷史與現代的關系,做好規劃引領,把握城市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讓城市在有機更新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更新調整并重擦亮幸福底色
自我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題,也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
為推深做實城市更新工作,銅陵市不僅注重“上新”,還不斷加快“更新”,堅持系統謀劃和項目化思維,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劃分城市更新單元72個,謀劃更新項目580個,著力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好、“品質”更優。
同時,以內涵提升為主、存量更新和增量調整并重,組織實施既有住房改造、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完善城市綠色設施、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保護城市特色風貌、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城市更新重點項目;積極探索獨立工礦區和老舊工業區改造、濱江地區生態修復功能提升等;堅持“政企銀群、同心協力、共建共享”的推進模式,不斷探索城市更新統籌謀劃機制、可持續模式和配套制度政策。
改造老舊礦區打造宜居新城
走在銅陵市獅子山獨立工礦區,入眼是干凈整潔的柏油馬路、功能齊全的智慧農貿市場、嶄新明亮的樓房。往來穿梭的車輛、手提菜籃的市民,忙碌的景象彰顯著老礦區的人氣與活力。
“這里以前只有一條路進出,道路坑洼不平,菜市場也破舊臟亂,住房低矮狹窄。”生活在礦區幾十年的王先生感觸頗深,現在這里都變好了,有了干凈的農貿市場,養老中心正在建設,生活幸福感提高了不少。
獅子山獨立工礦區是我國重要的銅戰略資源保障基地,也是銅陵市區域轉型升級的短板區域。礦區重點圍繞居民生產生活推進更新改造,實施居民避險安置工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為居民提供安居保障;建設工礦區鄰里中心、農貿市場、公園、綠道、市民閱讀點、微型體育場等,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還對礦區地質環境進行修復治理,不斷改善礦區人居條件。
獅子山獨立工礦區不僅注重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注重后期的產城融合發展,打造新能源電池用鋁塑膜項目等產業體系,依托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老礦區居民實現就近就業,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轉換新舊動能激活發展潛力
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地級市第一批國家級開發區,該片區以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為目標,聚焦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和低效用地盤活,統籌運用“留改拆增”微更新手法,提升現有片區功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為改善片區人居環境,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翠湖體育生態公園建設、道路貫通及改造提升、雨污水管網提升改造、職工(人才)公寓裝修改造等一攬子惠民項目,補齊配套設施短板。
低效片區開發建設作為城市更新的主戰場之一,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實現“騰籠換鳥”的關鍵一環。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盤活閑置低效用地作為招商引資、產業轉型的重要手段,出臺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批而未供、閑置和低效用地處置工作實施方案,組建閑置低效土地處置領導小組,對低效用地實行“一地一策、分類處置”,通過法拍、收回、嫁接等方式,盤活閑置和低效用地,強化土地利用綜合管理,為優質企業、優勢項目騰出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