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市商務局等9部門發布《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到2025年,全市新引進超500個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30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初步建成薈萃全球風味的國際美食之都。
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餐飲業趨穩向好,餐飲業收入首次突破1300億元,同比增長32.5%,超過全國增速12.1個百分點;占社零額比重9%,對社零額增幅貢獻率達52.8%。餐飲業收入和市場主體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展現出強勁發展潛力和良好發展前景。
為進一步促進本市餐飲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出了國際品牌匯聚、美食聚集地打造、傳統技藝振興、消費場景升級、科技應用支撐、專業人才培養和服務品質提升七大行動,共推出22項任務,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在國際品牌匯聚行動中,北京將加快引進國內外美食品牌,支持國內外美食品牌來京發展,設立首店、旗艦店、推廣中心等,同時探索建立全球餐飲品牌名錄庫,完善落地選址、品牌宣傳等方面配套服務,發揮在京境外機構和駐京辦作用,帶動更多國內外風味餐廳落地北京。到2025年,全市將新引進超500個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
北京還將打造美食聚集地,各區針對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等不同特點,統籌規劃布局餐飲服務功能,實現“一區一特色”錯位發展。具體來看,核心區和中心城區重點發力餐飲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副中心和平原新城地區補足餐飲供給缺口,加快均衡發展;生態涵養區通過打造“一鎮一品、一線一品、一店一品”等,發展民俗和旅游體驗餐飲。到2025年,城六區、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區每個區打造兩條以上餐飲聚集街區,生態涵養區深化餐飲“品牌下鄉、大廚下鄉、技藝下鄉”,著力提高區域餐飲特色。
餐飲是夜間消費的主力,北京將深挖夜間消費潛能,探索分區域分時段日夜兼市運營模式,鼓勵餐飲業延時經營。同時,完善“夜京城”消費地標夜間服務管理,優化餐飲聚集地臨時停車措施,結合客流變化做好公共交通服務保障,推動夜間餐飲與夜間觀光、夜間演出等結合,打造夜宴、夜飲與夜景、夜娛、夜購等融合一體的消費服務。《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市將培育30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
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北京將啟動傳統技藝振興行動,建立老字號名廚名錄,組織恢復一批傳統美食制作技藝,帶動老品牌、老技藝和好服務、好口碑等美譽度回歸。《方案》還鼓勵建設中華飲食文化博物館,重塑北京餐飲文化發展脈絡,留住傳統飲食“根”和“魂”;鼓勵推進老字號與知名設計企業合作開發文創產品,推出“北京美食手信”;引導王府井、前門、大柵欄等區域老字號門店在產品設計、經營方式、服務模式等方面加快創新。
數字化技術正加速賦能餐飲行業提質升級,《方案》支持建設一批智慧門店,培育2.5萬家數字化水平較高的餐飲商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范榮譽表彰稱號、世界技能大賽優勝獎及以上獎牌、國家級或本市市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前10名的非京籍餐飲人員,按有關政策規定享受積分落戶加分。
根據目標,到2025年,北京初步建成薈萃全球風味的國際美食之都,餐飲業規模總量逐步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服務品質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