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能源局印發《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建立適應新型儲能、虛擬電廠廣泛參與的市場機制。
業內專家表示,這表明政府對虛擬電廠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反映了電力市場改革和能源轉型的方向。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完善,虛擬電廠有望成為電力市場中的核心力量,為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動行業市場化發展
何為虛擬電廠?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一種基于數字化技術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創新能源模式。
虛擬電廠不燒煤,也不建廠房,那電從哪里來呢?袁帥進一步解釋稱,它并不實際生產電,而是通過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將分散的能源資源(如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儲能系統、可控負荷等)聚合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集中能源系統。這個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分析和智能控制分散的能源資源,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需的平衡。
“與傳統電廠相比,其核心區別在于去中心化、靈活性和低碳屬性。傳統電廠依賴大規模集中發電(如煤電、核電),而虛擬電廠整合分散資源,動態響應供需變化。”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在能源轉型中,虛擬電廠通過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增強電網穩定性及推動需求側響應,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柱,尤其在新能源占比提升、傳統能源退出的背景下,其作用愈發凸顯。
政策的有力扶持,是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關鍵支撐。近年來,國家層面持續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比如《“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等,為虛擬電廠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2024年1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支持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將虛擬電廠定義為資源聚合類新型經營主體,鼓勵虛擬電廠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新型儲能、可調節負荷等資源,為電力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
不久前印發的《指導意見》則進一步推動了虛擬電廠市場化發展。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稱,虛擬電廠將從目前的邀約型向市場化過渡,逐步成為電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未來,虛擬電廠將通過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中長期市場以及輔助服務市場,獲得更多的盈利機會。這不僅有助于虛擬電廠自身的發展,也將推動電力市場的多元化和靈活性。
“在優化電力市場結構方面,虛擬電廠的參與將改變傳統電力市場的格局,增加市場的競爭性。”鄭磊分析稱,傳統發電企業和電網運營商將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更加關注市場動態和價格波動。此外,虛擬電廠的靈活性也將促進電力市場交易品種的多樣化。
在統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指導意見》還提出,提升需求側協同能力,推進虛擬電廠高質量發展。
在鄭磊看來,虛擬電廠作為需求側響應的重要主體,能夠通過聚合用戶側資源,實現電力系統的供需平衡。這一機制的建立將進一步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推動電力系統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另外,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虛擬電廠的商業模式將逐漸清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企業參與。這不僅有助于虛擬電廠行業快速發展,也將為相關產業鏈帶來新的投資機會。”鄭磊說。
多地系統規劃、加速布局
目前,我國多地正在大力發展虛擬電廠,搶抓開局。其中,廣東省深圳市的虛擬電廠建設處于全國領先梯隊。2021年12月,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上線,是國內首個網地一體虛擬電廠管理平臺。2022年8月,深圳掛牌成立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設在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在2024國際數字能源展上,深圳發布虛擬電廠調控管理云平臺3.0。據介紹,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樓宇空調、光伏等9類共計5.5萬個可調負荷資源,總容量逾310萬千瓦。
今年2月下旬,《廣州市面向2035年電力供應保障規劃》印發,將推廣虛擬電廠模式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參考深圳、重慶等地經驗做法,由廣州市電力管理部門組織電網企業2025年內掛牌上線“廣州市虛擬電廠”。廣州市還計劃到2035年,建成超大規模城市電網虛擬電廠應用樣板,培育一批虛擬電廠新型產業。
云南省虛擬電廠管理中心于近日揭牌成立。據國家能源局云南監管辦公室介紹,該管理中心推動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分散的負荷資源形成規模化、常態化調節,實現與電網靈活、精準、智能化互動響應。
再把目光轉向上海,《楊浦區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5—2030年)(草案)》正在征求公眾意見。其中提出,完善用電需求響應機制,開展虛擬電廠建設,引導工業用電大戶、工商業可中斷用戶、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用戶等積極參與負荷需求側響應,推進建筑樓宇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及V2G技術發展示范。
“多地加速布局虛擬電廠建設,反映了地方政府對能源轉型和電力系統優化的迫切需求。云南依托豐富的水電和風光資源,建設虛擬電廠有助于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廣州則借此提升能源效率與城市電網韌性。”安光勇認為,這種區域性實踐是國家政策落地的具體體現,顯示出虛擬電廠正從概念走向規模化應用。然而,在經濟下滑、地方債務高企的當下,項目資金來源與實施效果需謹慎評估,避免因財政壓力導致半途而廢。總體而言,這是積極信號,但需警惕執行中的資源錯配風險。
應對挑戰 實現突破
多家上市公司也紛紛入場,搶占虛擬電廠市場。
近日,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為了充分發揮算力在能源服務中的作用,公司已成立專項業務組與研發組,聚焦虛擬電廠、能源交易等垂直場景模型的訓練和開發,助推公司整體戰略轉型升級。
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披露了估值提升計劃。相關公告顯示,在提升經營質量方面,2025年該公司將圍繞新能源AI智算、虛擬電廠、微電網等新興業務尋找投資并購機會。
隨著各項政策的實施和電力市場的快速發展,虛擬電廠正逐步成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從發展前景來看,我國虛擬電廠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袁帥分析稱,隨著能源結構的轉型和電力市場的快速發展,虛擬電廠作為能源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將吸引更多上市公司的關注和布局。虛擬電廠將成為未來能源領域的超級風口,為電力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安光勇也對此持積極態度:“虛擬電廠發展前景樂觀,是能源系統數字化、低碳化的必然趨勢。我國作為新能源大國,在政策驅動下,市場潛力尤為巨大,或占全球30%以上份額。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短期內增長可能放緩。中長期看,若市場機制完善、技術瓶頸突破,虛擬電廠市場規模有望在2035年前突破千億元,成為能源市場的核心支柱。”
針對虛擬電廠發展仍面臨技術整合難度較大、商業模式不夠成熟等問題,袁帥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明確虛擬電廠發展的配套支持措施;同時,要加快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合理的虛擬電廠定價機制以及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保障市場的公平競爭。此外,還需要加強虛擬電廠標準建設,提高標準體系的完整性、交互性、兼容性,為各環節緊密銜接提供相應規范。
此外,虛擬電廠發展還存在經濟壓力大、社會因素復雜等挑戰。安光勇建議,通過財政補貼或綠色債券緩解資金壓力,優先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試點,以平衡地方債務風險;建立產學研聯合機制,留住高端人才,應對行業激烈競爭與人才外流態勢。“只要政策、技術與市場協同推進,虛擬電廠行業仍有望在逆境中實現突破性發展。”安光勇說。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7日第08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