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畔,竹澹清輝。杜甫草堂,詩韻悠長。
“‘詩圣’杜甫曾在此居住近4年,創作詩歌240余首。草堂,可以說是杜甫的精神棲息地,也是他顛沛流離生活中難得的一片安穩寧靜之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王飛介紹。
在這里,杜甫以一腔憂國憂民的情懷,留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千古詩句。心系天下的壯志、體恤蒼生的情懷,穿越時空,令人敬佩,激勵后人。
杜甫草堂內的南鄰。杜甫草堂供圖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千年以降,四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茅屋為秋風所破,“床頭屋漏無干處”;如今,“風雨不動安如山”的住宅拔地而起。杜甫跨越千年的民生心愿,正逐漸變為現實。新時代以來,四川奮力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畫卷。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夏秋交替,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各類為老服務站點隨處可見。放眼四川,全省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近500個、縣級失能特困人員養護院近200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近700個,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和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基本成型。
提升生活品質,守護“朝夕美好”。在城市,四川啟動實施縣城“精修細補十項民生工程”,今年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100個以上;在農村,四川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面啟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今年培育1000個省級示范村。
把良好生態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毫不動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水環境質量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大氣環境質量實現“雙下降”“雙增加”,各類公園社區加快建設、串聯城市美麗風采,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新時代“蜀川勝概圖”正徐徐展開。
集園區、住區、景區“三區”于一體的融合性社區——成都麓湖公園社區。該社區以獨特的生態環境、創新的治理機制和豐富的社區活動而廣受關注。記者伊霄攝
四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統籌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在這里,我感到人們都非常友善、愜意。四川比我想的更加美麗。希望有一天,能帶我的家人來四川游玩,感受這里的獨特魅力。”在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中,尼日利亞每日信報傳媒集團總編輯伊德里斯·哈姆扎說。
回望歷史,杜甫的“心愿”,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家國民生不懈奮斗;立足當下,四川的“新變”,詮釋著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旨歸;錨定未來,繼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辦實、辦細、辦好,人民的美好生活必將更加多姿多彩。
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成員在杜甫草堂參觀。人民數字傳播記者陳春安攝
統籌:李 舫
策劃:史鵬飛
審核:熊 建
文字:常 晉
圖片:伊 霄、陳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