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處浙西南山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山區村莊分散,醫療資源稀缺,留守人員就醫困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山區群眾被“看病遠、看病急、看病難”所困擾,面臨“看病配藥半小時,車程三小時”的窘境。
怎樣才能讓山區群眾“大病少出縣,小病就近看”?近年來,景寧聚焦醫療服務“普惠可及”,不斷優化醫療服務供給,創新“固定+流動”醫療服務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山區縣發展實際的“小縣優醫”新路子,不斷加快民族地區邁向健康共富的步伐。
“山?!碧嵘?做強“家門口”的醫院
景寧全縣轄21個鄉鎮(街道)、136個行政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56人。“山高路遠,優質服務可及性比較弱。”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推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為此,2022年以來,景寧大膽探索,深化實施“1+4+N”基層醫療機構片區化管理改革,建立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4個片區中心為樞紐,各鄉鎮衛生院為支點,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遠程診療和智慧流動醫院為補充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全力保障山區人民群眾衛生健康需求。
景寧深化縣人民醫院與浙醫一院開展以醫院管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為重點的深度合作辦醫模式,并依托浙江省醫療衛生“山海協作”提升工程,幫扶合作團隊擴大至6家省級名院。
骨科作為首批浙醫一院重點幫扶科室,針對景寧骨折、骨傷多發的情況,不斷創新技術,開展符合本地傷患的微創治療技術。如今,骨科成為了全院首個“浙江省縣級醫學龍頭學科”。
通過與省級醫院建立“強幫弱”“師帶徒”機制,近三年培育景寧本土骨干60余人,建成了以骨科為代表的一批省市級縣域龍頭學科,9個學科達到“三乙”醫院服務水平,多數專業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現在,每周至少有16名省級名醫在景寧坐診,強化縣醫院的診療能力?!闭汜t一院派駐的景寧縣人民醫院院長郭希超介紹,現在,類似髖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全肺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都能在景寧縣醫院完成,畬鄉群眾足不出縣就能享受省級醫療資源。
優化供給打造行走鄉間的“流動醫院”
12月3日中午,一輛“智慧流動醫院”巡診車抵達偏遠的景寧縣大均鄉梅花圩村巡診點,開展巡回義診服務。見到出診的鶴溪片區中心院區葉夏娟醫生,村民李玉珠特別高興。
李玉珠告訴記者,以前去縣醫院坐班車,路上要花1個小時,到了醫院還要排隊做各種檢查,對于像她這樣的老年人特別不方便?!艾F在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巡回醫療車到村里來,不光有專家來看病,還可以在車上直接刷醫保卡、配藥,非常方便?!?/p>
“智慧流動醫院”車上配置了心電圖、B超、血尿常規等檢查設備以及常用藥品,車上還安裝了移動結算系統,在車內就可以實現就醫、檢查、取藥、醫保報銷、遠程會診、公共衛生、應急救護等“一車通辦”,相當于一座小型的衛生院。
近年來,隨著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衛生室村醫老齡化、新建衛生室成本高且生存發展難,山區群眾看病就醫“難、遠、急”等問題突出。為破解該問題,景寧著力在“流動”上下功夫。全縣購置7輛“智慧流動醫院”巡診車,每月定點定時為全縣無醫療機構行政村、人口聚集較多自然村等78個診療點的群眾“送醫上門”,隨車可實現就醫檢查、取藥報銷、遠程會診、應急救護等功能,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
截至目前,景寧的智慧流動醫院已實現全縣沒有醫療機構的行政村全覆蓋。五年來,累計行車21萬余公里,服務群眾8.4萬人次。僅今年,“智慧流動醫院”巡回診療車就行程6.56萬公里,累計巡診778次,派出醫務人員1455人次,服務群眾3.3萬余人次。
同時,景寧在全省率先出臺“智慧流動醫院”巡回診療體系建設標準、管理服務規范、績效考評體系,首創診前會商“三核”、診中醫治“三診”,診后總結“三加強”的“三個三”工作法和健康管理員機制,解決非巡診日服務“空檔”問題。
資源下沉讓山區群眾就醫更有獲得感
針對山區醫療質效不高問題,景寧將全縣原21個“散而小”的基層醫療機構劃分為4大片區組團發展,片區內人、財、物、績效“四統一”管理,分院(服務站)人事、財務等管理職能交由中心院區履行,醫務人員集中精力做好基本醫療、院前急救和公共衛生等服務。
“我們標溪鄉衛生院原來有5名職工,就要安排2個兼職做人事、財務,現在雖然只有3名職工,但我們專心診療,門診人次提高了20%。”沙灣片區標溪分院院長張秀平介紹,在沙灣片區像他一樣的還有6個衛生院。據了解,僅此就可以免除50余人的管理類兼職工作,加快基層醫療服務“共享、降本、提效”。
景寧縣人民醫院大力推進城鄉業務科室共建,打造影像、心電、檢驗等五大共享中心,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推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同質同標。
“去年,我們在全市率先開展老年人肺結核免費篩查,由基層進行DR檢查,縣人民醫院診斷?!本皩幙h衛生健康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巧玲說,縣鄉高效協同,僅60天就為全縣7500余位老年人完成了篩查。
為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景寧將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到鄉鎮(村),三大救治中心接入省120云急救調度系統,建成了“1+5+4”院前急救體系和全市首個“數智健康·共富畬鄉云診室”,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會診,打造“育有愛”嬰幼兒照護服務品牌,扎實推進普惠性質的山區縣“幼有善育”工作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全縣“云會診”2600余人次,為患者節省費用280萬余元;急救服務半徑從32公里縮小至19公里,農村地區急救反應平均時間從35分鐘減至14分鐘;普惠托位占比由35%提至100%,入托率由4%提至31%,為全省最高。
據統計,近三年來,景寧全縣基層門診人次年均增幅達21.53%,有力解決了山區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劉偉華)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