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正式啟動“中國視谷”建設,明確將通過“一園窗口、雙核引領、全域聯動”,逐步實現杭州數字安防產業向視覺智能產業再到智能物聯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數字經濟新地標、新名片。
“一園窗口”指以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為對外展示窗口。“雙核引領”中的雙核,即杭州市蕭山區和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區產業空間充足、應用場景豐富、數字基建完備、科研機構集聚,杭州高新區(濱江)產業鏈布局全面、企業優勢突出、產業生態優越。
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是蕭山區和杭州高新區(濱江)以產業共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推進跨區域產業共富”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產業鏈共建、資源互補的優勢,共同建設的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2021年以來,蕭濱兩區積極探索產業共榮共富“模型”,目前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個,總投資134億元,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150億元,梳理出存量空間36萬平方米,啟動新建空間99萬平方米,規劃產業用地3389畝,逐步形成改革成果集成、機制多跨協同、要素互聯互通的特別合作體系。
產業鏈條共建,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謀劃打造城市產業IP。充分激發杭州高新區(濱江)智能物聯全產業鏈優勢和蕭山產業空間、制造應用場景優勢,抓住工業和信息化部區域(城市)產業名片打造計劃的契機,強化省、市、區三級聯動,以視覺智能產業為紐帶建設“中國視谷”。目前,“中國視谷”初步建設方案規劃完成,將全力打造萬億級智能物聯生態圈。
選取蕭山發展基礎好、區位條件優、產業空間集中的三個區塊先行先試,設立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總面積13.48平方公里,按照“三年成形、五年成效、十年成勢”的發展目標,十年后,合作園規模以上工業畝均產值預計可達1600萬元左右。合作園揭牌當天,萊和醫療、德施曼智能門鎖等項目簽約入駐。
蕭濱攜手共同推動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堅持高新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了解企業發展需求,聚焦領軍再投、外遷回歸、高成長性、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四類”優質項目落地合作園。
創新資源共通,資源高效利用有序流動
在“蕭濱一體化”工作專班的推動下,合作園集成兩區最優政策資源,統一口徑、統一通道、統籌供給,使兩區政策體系充分銜接。
杭州高新區(濱江)引導優質運營機構與蕭山本土企業共建產業園,促進資源整合。合作共建兼具辦公和生產功能的工業綜合體,由兩區國有企業合資設立新項目公司建設,兩區共同參與項目公司運營管理,實行同股同權、共負盈虧。通過科技園區合作運營,進一步提升空間載體的專業度、空間與產業形態的匹配度。
此外,謀劃組建10億元規模的專項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加速產業資源導入合作園。
城市品質共贏,提升城市公共配套功能
全力提升交通通達度。改造打通兩區相連道路、內部道路,提升公共出行便利度,實現兩區交通互聯。
完善生活配套設施。規劃打造若干個15分鐘生活圈,合理布局教育、醫療、商業、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設施。通過合力規劃布局商業商務和生活配套,實現全域范圍職住平衡。
全面推進環境整治提升。在兩區交界面蕭山段全力開展環境大提升工作,實施三江創智新城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工程等項目,扮靚城市面貌。截至目前,各項工程總投入超1.45億元,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利益分配共享,互惠互利融合發展
差異化稅收分成。將項目落地方式分為“合作導入”和“整體遷入”,約定雙方分成比例,實現財政貢獻共享。
經濟數據雙統。在地區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上,按屬地原則由蕭山區統計核算。在國家高新區序列考核時,將相關經濟指標納入杭州高新區使用。
指標調劑使用。在相關部門支持下,高新區(濱江)54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統籌調配至蕭山區,首次實現兩區用地指標共享。
數據來源:中共杭州市蕭山區委報道組